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心得与体验

暑期读书征文(暑期读书征文活动)

2024-12-21 17:12:01 | 人围观 | 评论:

(精选2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征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读书使人灵秀,读书使人明智”,培根大师对读书的理解,深刻而富有内涵。愚笨的我读书不算多,也总能体会到一股登峰造极的豪情!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湿润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精彩”的元素,而要捕捉这种灵感却十分困难,原因何在?是“发散型”的右脑思维不够称职,还是“极限型”的左脑思维不够专业。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你的“level”(级别)不够。其实跟玩游戏有些相似,每提升一个级别,就会得到相应的能力与极限。假若你手无缚鸡之力,又怎敢指望你到沙场去保家卫国?所以无论是为了转动科技的巨大齿轮还是豪赋一篇锦绣文章,若没有足够的能力,也就不能谈什么有所成就。对于人类这个靠头脑吃饭的物种,想要提升“level”则简单的多,而读书正是一个有效且富含情趣的方式。

物业暖冬暖心小卡片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曾一度沉迷于《十万个为什么》和《少儿百科全集》。这两套书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我懵懵懂懂地触摸这个世界的轮廓时,它们带领我进入了一个更为精彩的位面。我看到了大地出汗的奥秘,听到了雪怪的脚步声,张开双臂加入了飞鸿的队伍,撑开小船感受大海的无际。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书的渴望似千里长堤身后的万顷江水,闸门一旦开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惊奇的闯入了这个神秘的国度。与唐吉诃德对战于风车草原,与鲁宾逊共建自己的王国。有时我会遨游追寻《星球大战》的“力”的真谛,有时我会困惑于《好兵帅克》的直白。

我为《名人传》的巨人们脱帽,为《巴黎圣母院》的伽西莫多喝彩。惊奇于《家》的高朋满座,静听《老人与海》的姗姗道来。

一页间纤纤细指翻动几多春秋,一徘徊,迥目穿越了几层星海。

书是爱,是情,是未来。无论是愉悦的慢读,还是严谨的精读,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抑或诸葛孔明的雄才大略。敏感的神经随优美的文字而沉醉,胸中的热血随冰度的词藻而起伏。读书虽沉默,却主宰了几度春秋,虽然矜持,挥手间又是一片山河。

读,随心而动。读,随情而扬。在专属自己的桃樱满天,拾一片花香,与你共醉……

篇2

我读的书是《狼图腾》,一本关于草原,关于狼的旷世奇书。

广阔的草原,自由的奔马,牧羊的女人,悠远的长调,结实的长鞭搅乱了天边肆意翻卷的云;或是万里无云,放肆的风打在草原牧民的红脸蛋上,打在美丽的蒙古包上,拍过飘扬的布旗,在空气中猎猎作响。这是内蒙古草原,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起码,我想象中的是这样。

但是草原不仅仅有晴空,美丽的大自然也让他们时刻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这就是说,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与神奇,人性与野性,和谐与残酷并存的地方。

书的主人公,一个普通的汉族大学生,到内蒙古的一个草原上插队,怀着对草原的新奇与热爱,随着一个老猎人,开始了草原牧民的生活。我们离主人公的年龄代沟近似零,这也就为我们能更设身处地的读书、思考和领悟奠定了基础。

腾格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草原牧民,一个是狼,他们生活在一个家里—广阔而宽容的草原上。腾格里,蒙语的“天”,牧民赖以生存的给予者;狼,牧民的信仰,草原的保护神。

汉人看来,狼,是阴险与残酷的代言人,但是狡诈与聪明,那是狐狸的专属。可在草原牧民看来,这一切词语,都是根据狼发明来的。腾格里偏向狼,赐予狼这么多的特性。“和狼呆久了,人也会变聪明。”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乍一看,让人陷入云里雾里,可的那个我读了这本书后,才渐渐领悟了这句话的奥义。

保险公司离职报告表格模板

黄羊,那是牧民的财富,和天上的云一样多的黄羊同样是狼的财富,他们看来,这是腾格里赐予他们共有的。所以,狼捕杀黄羊,赶走了一部分草原的侵害者,草原人捡狼杀过的猎物,留给狼一部分,剩下的,吃,卖,得以生存。这是怎样的情感才能如此和谐的共同生存,互帮互助。

而我们,看得到狼的狡诈,狼的残忍,却看不到狼的可贵之处。试想,如果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在学习中发扬狼的坚忍,身为上班族的精英白领能深悟狼的团结,精明的商人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时能有狼的远见。那么,凭人类的伟大和人格的高坚,又有什么理由能不促使社会的长久和谐幸福的发展呢?

生活在离狼群最近的人,牧民,他们就做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像狼学习他们的优点。游牧,也是草原人的一大特色,因为他们懂得,草,只有边吃边养,不吃光,腾格里才会赐予他们更多,牧民和动物才能生存,这一点,是当代人面对环境污染多么迫切需要的智慧。

草原人敬狼也杀狼,当狼闯进牧民家的时候,没有畏惧,次次都是见血的拼杀,一旦有狼死后,其他狼一定会识时务地逃开。而死去的狼,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宝,却没有人动它甚至连狼皮都没人剥。这绝对不是草原人太有钱,而是因为,狼,是草原人的信仰,草原的保护神,腾格里的另一个孩子,他们可以为了生存搏斗,却不能在狼死后,剥掉这个可敬的勇士的皮。

一切都会有使有终,腾格里赐与草原万物生命,也会有期限,会有收回。草原牧民死后,会将尸体放在大草原上,交给腾格里。这方法是绝不是平时人们所说的曝尸,而是用狼,转交腾格里——俗话讲,喂狼!三日内,如若被狼啃食净尽,便是生前没什么恶果,腾格里愿意收他,死后可以升上天堂——腾格里在的地方。在传统观念如此浓重的时代,鲜有人会这样做吧,但是草原牧民,为了信仰,哪一个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了无牵挂地走,就像当初赤裸裸地对来到这世界,纯净,安详地等待灵魂的升腾。

《狼图腾》,充满血性的旷世奇书,告诉我一个真实的草原,一个民族最真实的灵魂与信仰!

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好多书,但令我记忆尤深是这本《380个思维游戏》。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没有太大差别,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有90%取决于他们以何种方法思考,只有10%取决于他的知识拥有量。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懂得了怎样去思考问题,即使忘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暑期读书征文范文三年级

这本书有380个精选过的思维游戏。分成几类,有提升观察力,培养逻辑力,训练推理力,增进创新力,加强判断力和拓展想象力。每个板块下又有很多小板块。有火眼金睛,常识考验、图型分割、灵活数字、算数谜题、假设推理、疑案分析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疑案分析。它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个板块。有许多疑案很有趣,让我们想也想不到,而且这本书还有开心一刻的笑话和猜谜游戏。在好奇心和猜测中,不由的让我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思维的空间。

《380个思维游戏》这本书真是本好书,令我百看不厌!

篇4

做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呼兰河传》读后感

当我读完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小说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小说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是团圆媳妇,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令人触目惊心。

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她拼命的干活,却经常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甚至在她生病时,将她在热水里烫了三次,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这样夭折了。

看完这本书我真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感到痛心疾首,我仿佛看到了小团圆媳妇在热水中的挣扎,仿佛看到了婆婆抽贴时的满脸心疼,又看到了云游真人拿着那些所谓的驱魔道具在那儿折腾。在那个年代里,团圆媳妇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无知残害了小团圆媳妇,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害死的。那个时候的社会完全都是灰色的,那时的人可能真的很善良,但小说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残忍、麻木、愚昧和无知,是对生命的冷漠。他们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萧红的作品是沉郁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挽歌,低低地吟唱着无尽的凄凉与落寞。一段已经逝去的遥远的记忆,但在萧红心里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痕迹。过去与现在,已然达成了某种契合,并折射出人之命运的脆弱和不堪。

合上小说,我的心绪回到现实,环顾四周,十分庆幸,我们已经远离那个生命被蔑视、被践踏的旧社会。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的整个过程集中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怀和尊重生命的价值理性。温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振臂高呼:“当前最重要的是救人!”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我们心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愈发强烈地追求自身社会权利,追求正义,平等与公正,愈来愈懂得尊重生命,努力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篇5

暑假,我们全校老师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这次读书活动中,我对教育孩子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过去,无数优秀人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了验证。今天,100多个国家以“让世界每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现实选择作了回答。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丰富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象一艘航船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书改变人生。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国民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时代变化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面对我国阅读率持续下降的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读书激情,亲近图书,全民阅读,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代风尚。

读书吧!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篇6

暑假,我们全校老师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这次读书活动中,我对教育孩子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主导思想

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不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有消极影响。因此,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学生中要自重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班主任在学生中第一印象任何,直接关系到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之初就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即仪表形象、语言形象、行为形象、教学形象。

二、以平等交流为师生关系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新世纪,班主任就应当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勇于承认错误。只有这样,当学生做了错事后才能心悦诚服地向老师和同学承认错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鼓励他们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参与管理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建立一些班级的规章制度。由班干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协商拟定《班级公约》等。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这样,班级一旦出现问题,都会有学生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主任就能及时发现所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以“欣赏”的眼光审视每个学生

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主要有三方面的效应:第一、转化效应。学生在某方面有了进步和成绩,或某方面有优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可促使其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第二、迁移效应。将学生在某些闪光点上所形成的积极心理情感迁移到其必须轿正的其它问题上,以利学生其他问题的解决。某些学困生也许是个“捣蛋能手”但他们往往却是“其他方面的天才”。所以,班主任既要发掘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又要善于以此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帮助其逐渐改掉不良习气。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在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班主任要善待差生和落后生,尤其要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加以赞扬、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这点确实可行。我曾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由于他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对于他缺乏正确的管教,再加上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所以他纪律比较散漫,还养成说谎的坏习惯。于是,我耐心地找他谈话,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又指出他的缺点。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级干部对他关心与帮助,多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去办,我再给以表扬与鼓励。于是他逐渐改掉了那些不良的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

因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是基础,只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班级教育才能通情而达理;学生干部是骨架,只有班干部大胆负责和大力支持,班务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借助学生闪光点是激发转化学生的最优通道。

因此可见,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在现代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篇7

暑期教学以期许和激情开始,在忙碌与充实中度过,又将以期许告一段落。时间不长,但感悟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 心态良好,状态平稳

心态决定状态。暑期加入英华阅读与写作教学队伍,是我内心的爱好与选择。所以整个暑期教学心态良好,状态平稳,收获很多。一是跟孩子们在一起,尽自己的努力继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我收获的是一种快乐;二是教学相长,在学习中充电和教学,在教学中反思、总结和改进。在学生得到提高和进步的同时,我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和重生,这是一种充实。

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达到这种预期的效果呢?我认为第一步是了解学生

的兴趣、性格、习惯等特点。我把第一堂课作为一个关节和重点,以游戏切入,以师生交流互动贯穿整个课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兴趣。其次是重视教学后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重点与其达成相互信任、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缺以及怎样促进孩子成长进步的共识。以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网络断开,从而也就避免了家校之间的误解和伤害。

三、 未雨绸缪,蓄积待发

对于刚出道的青年教师,多的是激情,但缺乏的是对教材、对知识游刃有余驾驭能力和实战经验。师生需要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灵动课堂,但若不能把握好一个度,它会化成一个空洞而杂乱无章的乱摊子。所以我会不遗余力地在备课上下功夫,反复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力求每次都能有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创新。只有备好每一堂课,才能得心应手地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达到教师乐在教中、学生乐在学中的双赢效果。

四、细节决定成败,把握好工作细节

教学工作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众人划桨式的航征。

篇8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又极其深刻的名作,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做中学”,可以说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做中学”,也就是在“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杜威主张建立一种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知识的有效获得离不开经验中的发现和探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书本——间接经验开始的,因而,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课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做中学”的过程。

课堂上我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实验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实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手足耳目和头脑等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课堂会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

另外,模型建构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充分利用构建模型的内容,让学生“从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观,强化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生物学通常构建的模型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多用来代表一些微小事物的三维结构,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概念模型一般用描述性文字表达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建立某些流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数学模型是借助数学方程或曲线表示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如“J”、“S”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都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尝试建构,并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中帮助他们修正、完善模型,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例如要求学生绘制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体温平衡调节过程图解生物知识多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而是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真正地“活学活用”已有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例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高血压患者饮食为什么要低钠少盐,农作物种植时为什么要中耕松土?我们还带领学生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制作果酒、果醋,做腐乳、酸奶。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篇9

从书中,我闻到了花般磬香;受到了阳光的滋润;触到了高不可攀的天际。——题记

书籍是人类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遨游,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带给我无限的乐趣,使我受益无穷。从小学开始,我就沉浸在书的馨香中,沉浸在书的带给我的乐趣中,沉浸在书的巨大魅力中。书是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它满腹经纶,在我遇到困难时,它总是如约前来指教。

多读书,读好书,我置身书海中不可自拔。《水浒传》使我眼前展现了一百零八个形象鲜明的梁山好汉,他们正直、仁义、豁达、勇敢,他们劫贫济富,除暴安良,他们身怀绝技,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西游记》把我带到了一个腾云驾雾,变幻多端的奇妙境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扣人心弦;《爱的教育》中那纯真的同学之情,温馨的亲子之情,浓浓的师生之情,对祖国诚挚的爱,令人感动。一个个故事都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当你读一本名人传记时,可以从别人经历的挫折和打击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寻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动力和执著追求的勇气。回想自己所经历的挫折简直微不足道,自己那么一点点成绩何足挂齿,自己所受的那一点点伤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读一本历史著作就像穿梭在时光隧道,像是回眸一卷壮阔浩大的人类画卷。探寻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奋斗足迹,在无数闪烁着勤劳、勇敢、智慧的星座中游来游去,常常会感觉自己很渺小,甚至觉得现在的社会都很渺小,但是又会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明白许多事情,增长许多见识。

读一些游记随笔时,可以让你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理清烦恼的思绪,跳出固有的生活圈子,让书作导游,跟它到广阔无垠的世界,去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你的见识,陶冶你的情操。

书使我居高临下。在书中我目睹了钱塘江水势的汹涌澎湃,欣赏了北京颐和园风光的秀丽宜人,见证了秦兵马俑的雄伟气势,领略了金字塔的庄严神秘,在书中,一切都一览无余。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童年》这本书。《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再现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逼真,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高尔基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又过了几年,母亲也不幸染病身亡,可想而知,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啊!相比之下,我们又是何等的幸福?高尔基有捡破烂的钱换来了学费,班里的有钱人都嘲笑他,但他却化嘲笑为动力。他酷爱读书,在书中如饥似渴的汲取营养,在学习上如虎添翼。

这几天,我又喜欢上了《儿童文学选粹》这本书,那一个个短小精辟的故事,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哪一首首令人陶醉的诗歌,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典藏书屋”中,有一个《回来吧!伙伴的故事》,真的很感人,一个叫全子的人,他和他的同伴明生被困在了森林里要知道,那山中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臻树丛遍布在莽莽森林里,那是何等的危险!全子一路上一直照顾着他的同伴,直到有一天,黑熊发现了这两个孩子,想吃了他们,全子看也不看的就把同伴推上了树,而自己却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啊!我佩服他。在《长筒雨靴》这个家庭虽然很贫穷,但母女俩互相关爱,却成了这个家的巨大财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兔子吃了窝边草》、《没有痛苦哪来自由》等。一个个故事都使我唏嘘不已。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我们在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生活中没有书,就像植物没有太阳;学习中没有书,就像人没有眼睛;社会上没有书,就像人类没有文明。我们因书而聪明,社会因书而进步,书是何等的重要啊!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在阳光下成长的下一代,我们应多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让我们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我们一路前行吧!

篇10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然而少年如何能智、能富、能独立、能进步呢?我认为:答案首先有两条:强健其体魄,充实其大脑。而好读书,读好书则是充实大脑,锻炼心智的最佳途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一部好书,它对我影响很大。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这部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书中的主角是保尔·柯察金,他的生活十分坎坷,从一名工人成为一名逃犯,然后又成为一名军人,最后变成残疾人,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仍然勇敢地面对生活。是的,只有在失败了九十九次之后还能勇敢地站起来,那才算坚强。如果你在第五十五次或八十八次失败后没有站起来,那你就不算坚强。

双目失明、双腿瘫痪,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的灾难啊!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保尔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他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坐在轮椅上,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写作。如果这种灾难降临在我们头上,我们也许就会放弃,任凭命运摆弄,拜倒在困难的脚下。但保尔没有,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次次地站了起来。保尔的经历让我明白:当一个人四肢健全、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遇到困难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只有在生活用铁环紧紧把你箍起来的时候,拥有坚强的意志才显得异常重要。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困难正在向你靠近,如果你经得起困难的考验,经得起生活的磨练,那你就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孩子了。在这方面,保尔是我们真正的榜样。

不光这些,他的爱国精神也影响了我。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们胸怀激荡,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正是保尔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感人行为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逐步认识到要爱国,要坚强,要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要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我相信,保尔心中一定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这也许是:坚持就是胜利。如果我们能坚持再坚持,胜利也许就属于我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这些书,如一颗颗珍珠,似一块块翡翠,在阳光的映射下闪耀出熠熠的光彩,照亮我人生的道路;又如一座座灯塔,指引我不断向前。

篇11

心境不好时,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容易引发你的雷霆之怒,但作为班主任,面对班级学生的恶作剧,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忍耐、再忍耐。

恼怒是所有情绪中最不好控制的负面情绪。作为班主任,这种情绪的破坏性更大,常常会激化师生矛盾。某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不是由于他们业务水平不够,教育能力不强,方法不济,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缺乏了解与自控所致。诸如愤怒、冲动、暴躁、因循守旧等不良情绪严重干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极易形成师生对立情结,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作为班主任,应自觉抵制种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干扰,使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言行举止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并能通过自我疏导,从矛盾、冲突和窘境中解脱出来,理智制怒,以宽容和耐心唤起学生心中的自律。

本文中学生余长盛身上的毛病虽多,但钓鱼事件却凸显了一个学生对班主任的拳拳真爱。如果班主任不是理智地克制怒气,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而是怒火中烧地厉声呵斥,不仅误解了学生的一片真情,更会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内心伤痛。增加后进生转化的难度。

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的老师,就是一个能自由运用教育艺术的大家。不怒才会有机智,才会有艺术。

篇12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情,它们是那样的相似。记得在一节班会课上,我向学生强调校园文明行为的养成问题,特别强调部分同学在看到老师时候熟视无睹、缺乏礼貌的现象,希望大家能自觉树立“以文明有礼为荣,以目无师长为耻”的荣辱观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但在课后,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向有的老师问好,但是他不理我,这样还要问好吗”?

学生的问题触发了我的深思,学生谈到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现在有不少学生缺乏教养、没有礼貌,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后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有所觉悟:是不是教师的某些行为促发了学生的“无礼”呢?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一种良性互动,我们在强调学生对老师主动问好的同时,却似乎忘了自己该做些什么。如果学生一次向您问好,您不理不睬,两次、三次,长此以往,他还会主动问好吗?也许您忙于工作,也许您正在思考,也许您要事在身,也许……但这些“也许”,都不应该成为您疏于回应的理由。

面对学生的质疑,我作出的回答是:“大家要理解老师工作辛苦,这种现象只是偶然的,老师不是故意不作回应的。有一点我们要明白:你向老师问好是一回事,而老师回应与否是另外一回事。记住:好学生、好习惯是一如既往的!”

我不知道,这种“引导”能否自圆其说,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又有多少呢?我们的部分老师您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

篇13

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根据学校读书活动安排和个人实际情况,我制定暑期读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习理论的热情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2、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

三、读书内容:

利用暑假期间认真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等书籍。

四、读书形式:

1、以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网上阅读与文本阅读相结合,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分享推荐有意义得文章。

3、学会张驰有度地处理工作压力,在学习减压的同时更注意增压的方式方法,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4、每日主动学习一小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阅读。

篇14

学习《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时,拜读了魏老师的《自强.育人.教书》一文,领悟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慨颇多,然本人笔拙,现只将不吐不快的点滴体会分享与大家。

身为一名教育主管,仍兼班主任和语文学科教师,还要外出讲学。教学时间哪里来?教学任务如何完成?这是我几年来心头的疑团。直至今日,拜读其作,豁然释疑。原来魏大师和学生探索了一条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它分为三个系统,首先是计划系统,将34件实事分为6类:每天必做的6件事、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7件事。其次是监督检查系统,建立了五种检查监督的方式,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时间、检查方法和奖惩措施。最后是反馈系统,有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和家长反馈。并且每个系统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案。难怪魏老师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仍旧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效率,缘在于语文教学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魏书生的敬业精神、宽容的美德、民主的育人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之楷模。

一、敬业。

没有敬业精神而谈教学、班级管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皮之毛。所谓敬业精神,从魏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迷恋上了教书”。“迷恋”,说得多好。正是因为“迷恋”,才会全身心投入而无怨无悔;正因为“迷恋”才会兴趣盎然而动力不竭;正因为“迷恋”,才会殚精竭虑而有奇思妙想;正因为“迷恋”,才不会感到琐碎苦累。因此,我始终没有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对我是一个额外的负担,盖源于此。

二、宽容。

魏书生说:“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诚哉斯言。我刚开始工作时,也经常埋怨学生太差,学校条件落后,设备简陋……埋怨的结果怎样?环境没有什么变化,倒是自己的脾气更坏了,爱挑剔、爱发牢骚、喜欢评头品足。

魏书生的理解是:“埋怨别人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太困难,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自己方法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是的,怨天尤人有什么益处?因此,我在工作中对于学校的内外部的环境,不再说三道四。能够想办法解决或改变的就尽量想办法解决或改变,实在无力解决或改变的也能够泰然处之。要有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对于学生,不论是多么差的学生,不再埋怨,更不讽刺挖苦。魏书生说:“我总觉得即使是最淘气的学生,即使是各科成绩都倒数第一的学生,也确实都是我的助手,他脑子里一定有和我一致的成分,我帮助他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学习之后,他一定也帮助我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把学生当成助手而不是对手,这就是宽容的美德演绎出来的高明的方法。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每一方面都有助手,人人是助手,班级工作充满活力。

三、民主。

魏书生说:“要看到自己和学生的长处,千方百计发展这些长处”。“我感到自己的最主要长处就是善于商量。语文不会教,跟学生商量商量,就想出了一些办法。不会教后进学生,便多次跟他们商量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他们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点点地超越自我了。”我觉得这“商量”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我是绝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四、科学。

魏书生说:“我们努力将事情、时间、承包人三者落到实处。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这将大大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分,提高工作效率。

我想如果试着与学生商量,班级里将会有哪些常规工作要做,谁来负责干,什么时间干,多长时间干完,结果如何,一定到位,这样大家干起事情来有条不紊,效率一定会提高高,效果一定不错。

总之,我深感:魏书生是中国大地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老师、是中国教育界杰出的人物,不愧称之为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值得研究、魏书生的改革精神值得发扬,从教当学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

篇15

清朝学者李惺说过:“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至善无过高,要令其可从。”学生是成长中的蓓蕾,过严、过高的要求反而会摧残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活泼的思想与行为。即便是指责过错吧,多一分幽默,少一分严厉也未尝不可。教育即生活。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以为脾气特别暴躁的太太。一天,苏格拉底正在与客人闲谈,太太突然跑进来大闹,并随手将脸盘中的水泼在苏格拉底的身上。这对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何况还当着客人的面?谁知,苏格拉底却笑了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一言解僵局,他的妻子也不由笑出声来。幽默既让大哲学家摆脱了窘境,更让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回味的空间。做人有如此的胸襟,还有什么样的仇怨不能化解,还有什么样的人心不能征服?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趣追求、有分辨能力的鲜活的生命个体。班主任的幽默实际上也是班主任人格修养的一部分。班主任随不是演员,但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学生无疑是用观众的心态来看待的。观众大多数喜欢喜剧角色,因为他善用幽默。班主任放下矜持的身份与架子,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巧用幽默,其说服教育效果绝非刻板的说教可以比拟。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老师们,愿你的教育艺术中也有一点幽默。

篇16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民主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篇17

不知不觉,一个暑假结束了,还记得暑假开始前的新教师培训会上,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对于教师而言,暑假不仅仅是给我们休假休养的,现代社会对于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促使着教师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涵养,而身为新教师的我们来说,更是要抓住这个上岗前的暑假,努力的提高自身教育能力,而读书,无疑是个很好的充电方式。

下面,我就来说说暑假阅读相关教育书籍的一些初步感受。

关于《新课标》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仅仅注重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上也倾向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关于《民国先生》

强先生所写的这本《民国先生》,通过一些民国时代与文教有关的大师们的具体事迹,来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民国的文教画卷,全书行文清新淡雅,引人入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全书第一个提到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毅然挂职携眷出都,放弃众人眼中极清贵的翰林院编修之职。除开对清廷的失望,也有着立志教育救国的愿想,便是有对自己“此生端为国家来”的雄心,这也是传统士大夫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担当,是时代先觉者的大智大仁大勇。

记得母校苏州十中的前身,振华女校的校董之一,便是蔡元培先生。女校的创始人王谢长达女士在先生和章太炎,竺可桢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这所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女中。再加上蔡元培本身就任总理的绍兴中西学堂,随后任总教习的南洋公学特班等等,通过办学,也就是新式学堂,教育出一批求新知的洋学堂学生,而这批问新事的新型读书人,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志同道合,救国图强的仁人志士。及至后来,蔡元培任光复会会长,同盟会上海分会长,更是让蔡元培多了份铁血色彩,不但学贯中西,更是允文允武。其后书中一幕幕的场景,诸如任北大校长,兼容并包,反对袁世凯独裁帝制等等,无一不宣示着先生德才的兼备,气节的不倒。

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成为不了蔡元培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但我想,即便是普通教师的我们,也能从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并以先生为目标,为垂范,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关于《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整个暑假,可能对我帮助最大的,便是《50个方法》这本书了。

我们都知道,对于《新课标》的理解,需要的是我们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更多的则需要我们自身踏上岗位后去感悟与收获。而对于《民国先生》,则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与气节上的一种熏陶,而《50个方法》则不同。我们都知道,对于刚踏上岗位的新教师而言,班级控场能力或多或少会有些欠缺,这个时候《50个方法》这本书,却能用50种具体而详实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去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以上就是我这个暑假阅读相关书籍的一些初步感悟。

篇18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绕怀,久久不忘。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但愿书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心灵深处那份特有的灵感,让宽广的胸膛飘满温柔的花瓣,绽放心灵之光!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说,我爱读书,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ー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给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给你灵魂的提升空间。来吧,走进书籍的世界;来吧,谈谈读书的心得,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篇19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篇20

今年暑假,我读了《童年》,《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读了高尔基悲惨、令人怜悯的童年故事,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高尔基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样,认真刻苦地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感到一个人要积极地面对生活,认真的做好每件事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教师,我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我的班级中,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宿感和成就感。让每个学生拥有快乐,舒心,幸福,平安,健康,成就。

篇21

这部小说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之作,小说情节生动曲折,文笔清新婉丽,她用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把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心态表现得古典而浪漫。而作者对于时代和场景画面的描绘,又显出一种恢弘之气势,丝毫不逊色于一些男性作家,文中在描写二十世纪之初的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笔调颇有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以两个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叙述的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长,并且故事内容横越了二次世界大战,这部小说的社会场景阔大恢弘,加上故事结构严密精巧,因此本书向来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77年在美国出版时,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说。

书的前面有一个引子非常感人——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我概述一下主要故事情节:

女主人公梅吉一家生活在新西兰一个农场,她是家中七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家庭的贫苦使她过早地承受了生活艰辛,但她一生最大的苦难还是来自于她的爱情。九岁时,继承了姑妈在澳大利亚的财产,全家搬到澳大利亚的大农场。比梅吉大18岁的英俊高大的拉尔夫神父是她姑妈家的常客,日渐喜欢上了这个美艳绝伦的少女,而梅吉随着一天天长大,也非常依恋拉考夫。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利,不可能还俗与梅吉结婚,他内心一直处于权利与爱情的深刻矛盾中,他只能劝说心爱的梅吉找个男人结婚。

后来一个有着和拉尔夫一样的身材面貌的农场雇工卢克成了梅吉的丈夫,并把梅吉所有的财产都纳入了自己的帐户,卢克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婚后不久就带着妻子搬迁到遥远的西昆士去割甘蔗,从此梅吉的苦难生活开始了。但她性格中的坚忍、倔强使得她不肯轻易向家人诉苦,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身体一直虚弱不堪,她带上哥哥寄来的钱,一个人登上轮船去了一个风景怡人的岛上休养。

得知梅吉婚姻不幸的拉考夫千方百计找到了她,他们在美丽的麦特劳克岛上度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时光,拉考夫不得不离开,她回到了她娘家的农场,却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不影响拉考夫的名誉,他不得已重新屈就于卢克,等到第二个孩子戴恩降生后,然后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卢克。

二战的烽火燃起,梅吉的两个哥哥牺牲在战场,后来,一个哥哥带着外甥戴恩去了罗马,拉尔夫收留了戴恩,并且非常宠爱他,但却一直不知道戴恩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八年后,戴恩也获得了教士的圣职,年轻有为的戴恩在一次游泳时,为救两个落水的妇女心力衰竭而死,梅吉第一次坐飞机来到罗马,并把真相告诉了拉考夫,一生自负,野心勃勃的拉尔夫被彻底击垮了,嘴里念着:我的儿子!儿子!然后在梅吉的怀中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故事结束了,我合上书,眼前浮现出拉尔夫临死的一幕,想象着他在梅吉的臂弯中,在他去天堂的那一刻,他是多么虔诚地希望一切能够从头再来,他一定宁愿放弃拥有的一切权力地位,只为与梅吉长相厮守。他一定想对梅吉说:我不想离开你,梅吉,可我必须去天堂了,或许我更应该去地狱。梅吉,宽恕我吧!

书中的主人公拉尔夫是可悲的。在教会和梅吉之间选择了前者,他虽然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一切——金钱、权力、地位,然而他并快乐,他一生都在矛盾和痛苦不能自拔。他的内心时刻向往着梅吉,他爱的深沉痛苦,所以我也不忍心再责难他,这是时代社会的悲剧,那个年代、那个宗教束缚人的社会,那泯灭人性的教会,一个比监狱还可怖的牢笼,它用那金光闪闪的外衣引诱着无数人。拉尔夫的悲剧就在于,他分明不是贪恋权贵,却偏偏陷入了教会这个陷阱,他深爱着梅吉一直爱到生命的完结,他只恨自己是一名教士。

梅吉的一生更是可悲。她爱了拉尔夫一辈子,却始终得不到他。曾天真地以为占有了他的儿子,可最终还是失去了。我为梅吉的坚强唏嘘不已,她让我看到了一个坚韧、忍耐、包容、优雅的卓越女性,我仿佛看到她,正咬着牙,与苦难的生活搏斗,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坚强!这样的女性,我们所能给予的,已不仅仅是同情。

《荆棘鸟》中作者塑造的梅吉以及她的母亲都是令人喝彩的,她们背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深创巨痛,却依旧能够坚强平和地生活着,可见女性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主人公在苦难命运中,超脱自身的痛苦,在命运的枝头吟唱着动人的歌声,不正象一只把自己扎进荆棘里歌唱的荆棘鸟吗?

暑期读书征文 篇2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炎炎酷暑,令人慵懒,索然无味。在凉爽的室内,沏上一杯绿茶,捧一部名著,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既富有情趣,又增长见识,一举两得。

一部作品,一个时代背景,一段风土人情,一些人生哲理。每一部经典都有它值得回味和学习的地方。融入角色,用心体会,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种成长与收获。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依然愿读书,工作后读书是个人的事,喜欢也好,憎恶也罢,与他人无关。或许有人提醒,但绝无他人强迫。

漫长的假期终于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充电,自从学校倡导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一些象韩忠玉的《信心教育法——赢就赢到底》、《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集》、《卡尔维特的教育》等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些作品集,在荡气回肠的云荒大陆里体会文字带给我的强大艺术感染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高一上册英语知识点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当前,学生学不好,我们教师也就常常埋怨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根本原因应该从教师自身多找找。试想:现在许多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教学参考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学生多读书呢?学生要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食粮,积累知识,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就更需要通过广博、独立的阅读来获得专业的发展、自己的提升、精神家园的营造。

好的读书态度,是把读书看成寻常事,如同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再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要干的事很多,仅仅一个“忙”字来推卸读书,似乎说不过去。可见读书不读书,尽管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愿不愿意读书。其实,教师比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更有条件读书。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处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教师是否要质疑: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学生的那“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师“倒”吗?教师是教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我们的学生有“汲水”的本领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离不开读书这剂“保鲜剂”,储备的知识才不变质;离不开读书这个“加油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可能比其它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更需要不断读书。

培根的《谈读书》中说:读历史可以使自己聪慧,读诗歌可以使自己灵秀,读数学可以使自己精细,读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读伦理可以使自己庄重,读逻辑和修辞可以使自己善辩。作为教师,可以放弃平时休闲的时间去读读教育经典,去结识思想的伟人、结交理论的巨人、寻觅行动的大师。

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片段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把教育的财富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敢,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在读书中,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美丽,感到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只要拥有理想,激情还没有泯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育、爱上教学、爱上孩子,那时候,身为人师的幸福将荡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时每刻的行动里,会尽享在风浪中扬帆前行的快乐。





标签: